首  页  |  本馆概况  |  新闻快递  |  群文活动  |  非遗保护  |  高坪文学  |  艺术名人  |  免费开放  |  美术馆
 
 
高坪文学 您的位置:首页 >> 高坪文学
我的丝绸路
双击自动滚屏      添加时间:2022/11/21      浏览次数:194      信息录入:admin      【字体:

●李蓬(南充)
  我的家乡有条小河名叫绿水河,河的右岸,遍布桑树。小时候,老家流行养蚕,几乎家家户户都将此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大人眼中,桑树是宝,因为它的叶子可以喂蚕,能够用蚕茧换来钞票。小孩也觉得桑树是宝,不过他们眼馋的是树上那名字叫桑葚的果子,非常好吃。
  幼蚕时,大人并不让小孩插手喂蚕,他们觉得幼蚕太过娇嫩,害怕小孩误采老桑叶,影响蚕宝宝的消化。但是,蚕过了几眠之后,河边的桑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养蚕之所需。有一年,我背过几次樟树叶回家喂蚕,便迎来了蚕虫上山。那时候,大人们早就用稻草扎成了小树,横放在蚕匾上。他们见蚕的身体发亮,已经不吃不喝,便将蚕小心翼翼地捉到“稻草树”上,蚕就开始在上面吐丝。原来,樟树叶也是蚕的食物,并不影响它的成长。
  待蚕结成茧后,大人们便忙着要将蚕茧卖给茧站。否则时间一过,蚕茧里的蚕蛹变成飞蛾,咬破蚕茧,蚕茧无法形成整根蚕丝,那就不值钱了。
  在课堂上,我知道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那是老师讲给学生听的,要我们珍惜他的劳动成果,认真听讲。我也由此得知,可以把老师比作春蚕。上了初中,学习了张俞的《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罗绮就是丝绸衣服,那些穿丝绸衣服的人,他们根本就没养过蚕。
  我真正了解丝绸是在参加工作以后,那时,我在农村税务所上班,上班的地点距离嘉陵江边的南充城区不远。
  南充号称绸都,自然离不开丝绸,市区建有不少丝厂、绸厂,还辐射到了周边的乡镇。我最初上班的那个地方便有两家丝绸厂,我那时负责企业的税收管理。在与企业打交道中,我渐渐熟悉了丝绸,还知道嫘祖就曾在南充教人养蚕。
  在南充城区中心,最让人注目的是雕塑———丝绸女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充丝绸的发展迎来了发展鼎盛期,南充最大的产业是丝绸纺织企业,南充最多的产业工人是纺织工人。为了展现南充城市的特点,当时的南充地委、行署决定在南充五星花园立下能够体现丝绸文化的丝绸女神。上世纪80年代初,近10米高的丝绸女神雕塑,一身洁白、长绸飘飘地出现在了人们面前。后来,人们一谈到南充五星花园,便让人想到了丝绸女神。
  2016年底,我接受任务创作一部名叫《熊猫蜀安》的小说,首先想到的,决不能只写熊猫,而应该融入四川的其他元素,这其中自然包括与丝绸有关的蚕桑文化。于是,我将那部小说的时代背景放在了蚕丛时代。
  那部小说刚刚完成,南充又出现了好消息,丝绸女神重回五星花园。我们为此设计了一个在外打工的缫丝女工,因思乡情结,最后决定回乡创业的微电影。脚本尚未想好,但大家已想到了最后一句话“丝绸女神都已经回来了,你还不回家么?”这,也是南充乡亲对外出务工亲人的深情呼唤。
  古往今来,思与愁是文人墨客们永恒的主题,他们写下了不少凄美的篇章,催人奋进。丝绸在古代或多或少切合着这一主题,丝绸之路曾是中国与世界互通的窗口,如今它成了全世界共享幸福通道。作为一个绸都人,我为此感到自豪骄傲。

 
 
| 收藏本页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 书写红苕印象推介家乡文化
  下一篇: 前行路上,幸有文学相伴
 
相关阅读:
李自国最新诗歌专著《富顺,和它醒着的鱼》出版 (阅读29次) [2024/4/15]
2023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揭晓 (阅读30次) [2024/4/15]
四川省作协荣获中国作协2023年宣传信息工作先 (阅读31次) [2024/4/15]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阅读30次) [2024/4/15]
我变成独角仙 (阅读23次) [2024/4/15]
 
 
建议使用IE6以上版本浏览器,在1024*768屏幕分辨率下浏览本网站
版权所有 高坪区文化馆 (C)2008-2013 www.gpwh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17-6015603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永丰路二段   邮编:637100   本站访问量:216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