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刘裕国) 7月9日,康定情歌的故乡四川甘孜州以“圣洁甘孜走进广东”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落下帷幕。为期8天的大展台、大讲堂、大晚会、大舞台全面展现了甘孜藏区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标志着四川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已经从服务当地群众到服务外地群众,开始将民族特色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跨区域输送。
据最近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指数蓝皮书权威发布,去年,四川公共文化投入进步指数总量全国第一。为让老百姓广泛地享受免费的、低价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从2012年起,四川省级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经费,有效撬动了地方各级财政投入5亿元,提档升级公共文化设施群体,解决了群众的基本文化口粮。
首批投资2亿元精心打造的400个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超越文化部建设标准,遍布全省乡村。2008—2012年四川文化事业费达86.08亿元,覆盖全省的169个图书馆、205个文化馆、4586个文化站(比全国第二的湖南多出2366个)、5万个村文化室和5.2万个共享工程,基层点数量居全国第一,构建了全国网点最多、服务人口众多、零门槛进入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总投资4.6亿元,占地17亩的四川省图书馆新馆即将开馆;总投资4.73亿元的省群众文化中心已经立项;占地30亩,建筑面积17500平方米的双流图书馆,已成为西部地区体量最大、首屈一指的县级图书馆。
四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实现了设施的全覆盖,更注重内容的大提升,确保“管好阵地”、“用好阵地”,公共文化管理内生机制运行有效。
公益性电子阅览室、流动舞台车等惠民项目丰富了基层的文化资源。民间民俗、民族演艺等不仅促进了文化传承,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四川省在全国首创乡镇文化站公共文化经费“据实拨付、县管站用”制度,成为公共经费足额用于农村的突破口。
成都、攀枝花“大地书香新农村家园工程”、泸县“农民演艺网”三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及两个国家制度设计研究课题数量并列全国第一,荣获文化部和示范区课题“双优秀”。全省147个文化馆通过文化部评估验收,上等级馆数量居全国首位;32个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数量列全国第二;在国家最高规格的公共文化政府奖——2010年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大赛中四川获18项大奖,名列全国第五,西部第一,展示了群众文化大省的地位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