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本馆概况  |  新闻快递  |  群文活动  |  非遗保护  |  高坪文学  |  艺术名人  |  免费开放  |  美术馆
 
 
艺术名人简介 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名人 >> 艺术名人简介
高坪区文化名人汇编
双击自动滚屏      添加时间:2020/1/28      浏览次数:8075      信息录入:admin      【字体:

inter-ideograph;">

    张小华(1968-)男,南充市南充市高坪区凤凰乡人,高中文化。一九九五年从事雕刻艺术学习。对中西方艺术雕塑有深刻理解和创意,雕刻范围有砂岩背景墙砖,砂岩浮雕(人物、动物、花草、各类纹饰图案、镂空浮雕、灯饰、仿古建筑、装饰线条、佛像、墓碑等),玻璃钢雕塑,砂岩花钵,水景喷泉,砂岩罗马柱,仿木围栏,等等。另可对雕刻雕塑作品上色,如仿古、仿铜、仿金、仿木、仿银、彩色等。近年为公园、广场、街道、建筑标志、酒店、歌城、会议厅、家装等创意并制作了大量作品。

    李安民(1928-)男,南充市高坪区龙门镇人。制扎龙灯的著名民间艺人。李安民10岁便学扎龙灯。随着其纸扎手艺的日趋纯熟,李安民多次应附近乡镇之邀制作龙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南充丝绸节表演的龙灯中,便有其得意之作。他不仅手巧,龙灯造型生动逼真,而且脑子灵活,在制作过程中善于创新。一般的龙灯都是多人组合玩耍,而他,却制作出一种个人可以独立玩耍的龙灯。这种龙灯,只有龙头和彩衣,没有身子的骨架。其龙长约2米,龙头被固定在舞龙棒上,只要舞动其龙头,便能带动着龙身飘飞翻腾。他所创新设计的新龙,体轻而便于携带,且能达到随意造型的效果。

    彭仲旭 男,南充县东观乡人。民间老艺人,擅长评书、花鼓和金钱板。彭仲旭自小喜爱曲艺,曾拜余文尧为师。他以艺谋生,到过重庆、陕西、湖北等地和四川的南部、广安、武胜等地献艺,深受群众欢迎。其评书方面自创的作品有《溪水滔滔》《闯三关》《火焚剑仙楼》《三剑英雄》等,重庆的王合兴、邓家荣等,均是他在外地讲书时所收的弟子。

    赖绍周(1886-1946)男,南充市高坪区龙门镇人。绍周人称“赖药王”,为南充四大名医之一。自学校毕业后,随南部名医李树森深钻医理,熟悉内、难诸科,精于内科。随师在阆中、苍溪、南充、蓬安等地行医,颇著名声。1923年,何光烈驻军南充,其母病甚危,诸医诊治无效,服赖一剂见功,数剂痊愈。南充某无线电工程师,卧床数月,病势沉重,延医多人会诊皆无策。绍周沉思良久,毅然处方,一剂未清,病情大减,数服而愈,于是声名远播。绍周常为贫苦人治病不取诊费,且助药资。佃户顾大顺患抽筋霍乱重危,赖先以鲜芋降逆,继而处方出资购药,不久即愈。赖绍周于1946年病逝。

    赖仲匡(1910-1954)男,南充市高坪区龙门镇人。赖绍周次子。仲匡性和善,承父志,且得其医术真传。行医多年,救人无数,有“少药王”之称。1942年任南充成达中学校医。不骄贫贱,常为贫苦人免费诊治。顾廷禄家贫,全家六人轮患风瘟,赖不厌其烦,坚持治疗,数月而愈,不取报酬,嘱以此作调养资。农民屈永富负重伤力,淤血成疾,赖为之治愈,屈感其德,愿作赖机房学徒,以图后报。一日晨,屈拾一钱包,可购黄谷千斤,如数交赖,赖以其贫,尽与之。1950年,仲匡在南充县卫生院任中医师,并被选为县卫协会主任。因其医德并著,人多敬慕,就医者日众。由于操劳过甚,中年羸弱,至卧病时,床前求医者,日不下20人次。1954年逝世。

    刘文安(1939-)男,南充市顺庆区人。十四岁拜名师陈道生等学习岐黄之术,随师临证,屡起沉疴,名扬乡里。1956年,政府接收他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1964年调南充县中医院从医,兼任县中医班教学工作,先后任县中医院副院长、南充县卫生局副局长、县爱卫会副主任、县地方病防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医师。1985年7月辞去卫生局副局长等职务回县中医院从医,被该院聘为成都中医学院函授大学兼职教授。刘文安确立《伤寒论》为长期攻关课题,熟读《伤寒论》专著近百部,并做大量训诂和诠释工作,对有论无方的条文进行方药补正。对“六经”作为《伤寒论》的辩证纲领和论治准则,以及六经辩证与八纲辩证的综合运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写出学习心得《伤寒论解读》书稿50万字,撰写《伤寒论》学术论文28篇,《伤寒论辩证施治纲要》《伤寒论血证辨析》《伤寒论发黄探源》《伤寒论脾虚证探析》《少阳病探要》《伤寒论之阴阳观》等在国家级刊物发表,3篇在全国学术会交流,1篇在中日仲景学术会上交流,其余在省、市学术会上交流。从医、从教五十余年,他研读和继承仲景学说,常用经方治疗内、妇、儿科病症,远近闻名,求医者众。他于临证之中采取经方与经方合用,经方与时方合用,经方与针灸合用,以提高疗效。曾两度被评为“四川省卫生先进工作者”,南充县人民政府授予“科技拔尖人才”。《光明日报》1985年8月6日专题报道其事迹。退休后,仍从事中医治疗工作,周边县市患者慕名而来。

    姜良玉(1941-2011)男,南充市高坪区龙门镇人。先后担任中国科技联合会骨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工商联第一届常务理事、四川省卫生协会理事、南充市政协委员、南充市中医学会理事、高坪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南充姜氏骨科医院院长。1958年初中毕业后考入南充医专,毕业后回龙门镇中心小学作校医,闲暇时攻读中医论著,并自购药品为群众义务接骨疗伤,效果良好,名声渐起。其后又研习了《药性汤头》《中医骨科基础》《伤寒》《金匮》《本草纲目》《人体解剖》等经典医著,记下了50多万字笔记。1982年辞去公职,在龙门镇创办“姜氏骨伤科诊所”,1995年更名为“南充市姜氏骨伤科医院”,实行全民医院模式管理,被高坪区卫生局评审为一等甲级医院。为使传统医学与现代医技相结合的姜氏骨科疗法走出南充,1996年在深圳市罗湖区创建“姜氏骨伤科医院深圳分院”。1998年又分别在南充市滨江路客运汽车站和南充火车站创办姜氏骨伤科医院门诊部。姜良玉有26篇论文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和学术会上交流,他独创的“奇效接骨散”“神奇消痛灵”和“皮康膏”经省、市药监部门批准投入生产。他先后受聘为加拿大中医骨科课题教授、泰国中医骨科研究员。

, n>

    谭开清(1951-)男,汉族,南充市嘉陵区人。1971年开始从事中医工作,师从其父谭平生及何敏文、邓济良、何荣淮等名老中医。在四十多年的中医学习研究和实践中,谭开清不断提高医疗技能,查病因、审病机,结合情志疏导,提出了“既治疾病,又治心病”的辩证法思想,既提高了疗效,又缩短了病程。谭开清在不断总结积累前贤医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中医未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巨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填补我国传统医学无情志病变系统论述专著的空白,谭开清从1993年开始,遍览医学群书,终于1997年编著成《七情病辨证》一书。此时在全国新华书店畅销14年,专家鉴定称“是一部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中医学临床专著,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创造性、自成理论体系,填补中医学无情志病变系统论述的空白,其创建的情场病的外因学说,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所撰《南充市名老中医谭平生肝下垂临床辨证》一文,获全国医学论著、中国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专著《胆囊炎临床辨证》获中华名医科研成果一等奖,并授于知识产权证书。另有10多篇论文分别刊在《中华名医专家创新大典》《中华名医高新诊疗通鉴》《中国特色诊疗新技术》等书中。谭开清曾获得中国古籍出版社授中华名医专家创新大典一等奖。2000年,南充市人事局、南充市卫生局授于首届”南充市名中医“称号;2003年,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医药管理局授于其“四川省名中医称号;2009年,南充市人民政府授于其“南充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

    谯育林(1943-)男,南充市高坪区龙门镇人。南充市劳动技术高级厨师考评委员会委员,市工商联执委,高坪区工商联常委,中国工商总局注册的“龙门沱谯氏鱼府”正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谯育林系谯周第62代后裔。1952年学习中餐烹饪技术,1959年进入新民区供销社“三八”食店从事厨师工作,1968年起任该食店主厨,1986年经考评晋升国家特一级厨师。研制出了“谯氏私房菜”和“龙门三绝”等菜品,先后为赵紫阳、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主厨做菜。曾多次应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南充电视台之邀,以特约嘉宾身份接受专访。

    王方中(1939-)男,南充县吉安乡唐坊沟人。1987年选为民盟南充县医卫科技支部主任委员,1989年选为民盟南充县总支委员。1961年3月,毕业于四川省南充医士学校;1961年3月至1976年6月,在南充县防疫站工作。1976年7月至1978年6月,在南充县李渡区卫生院担任中医门诊医生。1978年6月至1979年1月,担任南充县中医理论提高班教师,主讲《中医学基础》《中医内科学》。1979年元月调回南充县卫生防疫站工作。1981年至1983年6月,担任南充地区中医理论提高班教师,主讲《温病学》,1983—1988年,受聘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函授部兼职讲师,主讲《医古文》《温病学》,期间,编写《中医学基础简要诀》供学生记诵,所教学员数以千计,遍布南充、广安城乡医疗卫生单位。撰写的《活血化瘀法临床之管见》《伤寒论清法探讨》《清热法的临床运用》三篇文章均刊登在《南充医药》杂志上。1987年晋升中医主治医师,1993年4月晋升为副主任中医师。1983年7月调入南充县中医院。1984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南充县中医医院院长。1985年以后连续四届选为县人大代表,其中连续两届选为县人大常委会委员。

    赵晓莉(1971-)女,1987年于南充县白塔中学毕业。南充地区业余体校篮球运动员。1991—1997年,共获世界级比赛金牌5枚、银牌2枚,州级比赛金牌2枚,全国比赛金牌1枚、铜牌2枚。分别于1988年、1992年两次入选国家皮划艇队。在波兰参加国际协会杯皮划艇比赛,获女子双人500米冠军、4人500米亚军。1992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三次当选四川“十佳”优秀运动员。在她21岁时,与队友一道获得1992年比利时皮划艇世界杯冠军。在同年举行的在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赵晓莉再次地与其队友夺得了4人艇的第5名和双人艇的第7名,进入女子皮划艇项目前八强,结束了中国在奥运会上无皮划艇的历史。1994年,获广岛亚运会皮划艇冠军。赵晓莉退役后,任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皮划艇教练。

,

    喊雷(1938-)男,本名刘汉雷,陕西富平庄里镇人,原籍南充市高坪区搽耳乡。小小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富平作协名誉主席,富平书画院名誉院长。文学作品数百篇次被《作家文摘》《中国文学》《读者》《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入选《世界微型小说经典》《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双年选》《百年陕西文艺经典》《中国当代小小说名家名作》《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中国新文学大系》《北大语料库》等文集200余部。其中《生死抉择》入选中国初中语文教材(S版)和土耳其大学语文教材。获第三届中国人口文化奖、第二届柳青文学奖、由读者评选的《微型小说选刊》主办的全国第二届至第五届“我最喜爱的微型小说”奖、由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主办的第一至第九届年度评选奖、益民文学奖等奖项40余次。代表作品有微型小说《中秋月园》《高高的白杨》《钥匙》《报警》《水平》《雅盗》《亲子鉴定》《打怕》等。获小小说风云人物榜“世纪星座”、中国·渭南当代文化名人等称号。出版有个人专集《微型小说名家文库·喊雷卷》《喊雷小说选》《魔袋》等。其书法作品曾获中华民族艺术杯“一等奖”等奖项10余次,被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会审定为一级作品,并入选《百年经典·中国书法全集》。

    王积厚(1933-)男,南充市高坪区溪头乡人。副研究馆员,中国文物学会、博物馆学会、钱币学会、收藏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省孔子研究学会、省钱币学会理事,南充市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曾任南充县文化馆馆长、南充地区文物工作指导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等职。文物、博物研究方面,王积厚曾编著、出版了《名人名胜》《南充地区文物考古文集》《巴蜀楹联大全》《文化艺术志》《历代名人咏南充》《南充文物旅游揽胜》《南充地区书画名人录》等书30余部,被评为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个人和全国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工作者,获得文化部颁发的金质奖章,被当时的南充地区誉为文物“保护神”。收藏方面,主集古钱币,兼集邮票和门票。集有秦半两、各种五铢、直百五铣、嘉定元宝等古钱币上千种。其事迹被《中国当代历史学者辞典》《中国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中国当代收藏家辞典》等书收录。

    任世聪(1928-)男,南充县积善乡人。曾就读于七宝寺高小、西充巴蜀中学、四川省立南充师范学校。195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三会小学、龙门建设街小学任教。曾任里坝小学校长、李渡中心小学校长、南充县文化馆副馆长,南充县农业局、中共南充县委宣传部、中共南充县委办公室干部,南充县文教局副局长,中共南充县委政策研究室调研员等。曾任南充县首届政协委员兼文史组组长,南充县首届书法协会会长,南充地区书法协会理事,南充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南充地区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高坪区首届老年体协副会长,高坪区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编委,高坪区老年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编委等社会职务。1951年参加工作后,除从事教育和文化工作外,大部分时间在党政机关从事文秘工作,文字功底深厚。同时,兴趣广泛,对书法、绘画、诗词也有较深的研究。书法方面,早年以颜、柳奠基,后来又精研于右任《标准草书》;绘画方面,不仅注重画技,更注重画理的探索。其书画作品多次在省地市县区书画展览会上展出。近十年常在晨钟诗社、老年诗书画研究会讲授书法绘画课。其诗词作品已发表百余首。曾先后编著《南充县山水名胜题咏选》《高坪名山胜迹》两书,由高坪政协印行。前书以全县名胜古迹为线索,共辑古人题咏诗词222首,分类整理成十二章,即:治东名山、治西名山、嘉陵秀水、西山公园、果城八景、龙门奇观、青居故城、七宝禅林、浸水灵泉、南充古城、相如琴台、其它题咏。每章开头有简序。历两千多年的县治虽不存在了,但这些山水名胜和古人题咏仍将长留天地。后书《高坪名山胜迹》共分八个部分,即:金城山的古文化、青居名迹、温话龙门、白塔和白塔公园、凌云山、朱凤山、诸葛寺、隐珠寺。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分别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记述和分析,有很高的文史价值。

    刘景玉(1946-)男,南充市嘉陵区人,现居高坪。高级工程师,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国学研究员、中国老年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嘉陵江文化研究会会长、南充民俗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先后供职于南充地区交通局工程科、南充地区轻工局计财科、四川省轻工厅设计处,南充县建筑总公司、南充市建安工程有限公司等设计、施工与政协等单位。曾任南充县建筑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南充市建安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总工程师,政协嘉陵区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退休后任南充市政协第四、五届特邀委员,南充市高坪区老年大学诗文班教师。工于酷爱诗词与文学研究及创作,曾主编过《历代名人咏南充》《嘉陵文史》《嘉陵区文史资料》一、二、三、四、五集、《川北民俗集萃》以及《中国建设者》杂志、《新南充》杂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南充卷》等。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过诗词集《巴地草》《冬青树》《黄桷树》,以及长篇小说《冲浪》《舍身崖》和《天净沙》一、二、三卷,文学理论专著有《逸天絮语》《汉语写作基础》等,其中诗歌《忆朱德元帅》获中国作家文学类作品一等奖。也曾发表过科技论文数十篇,其中《介质、向量与力的关系》获“世界物理学导向”一等奖;也曾创作过歌曲《嘉陵桑妹》《秋风也爱花月夜》《蝶双飞》等,其中《嘉陵桑妹》获省委宣传部银奖。相关业绩先后载入国家人事部《中国专家大词典》《世界优秀专家名典·第二卷》《世界优秀专家与人才·中国卷》《中国世纪专家·第四卷》《中国专家名典》等多部国家级典籍。

    何承亨(1970-2015)男,南充市嘉陵区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全委(理事),南充市作协副主席,南充市高坪区作家协会主席,《曲流》诗刊主编。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世界散文诗作家》《大地》《北京文学》《四川文学》《星星》《诗歌月刊》《诗神》《诗人》《绿风》《散文诗》《山花》《花溪》《延河》《青海湖》《小说界》《四川日报》《台湾日报》《海鸥诗刊》等300余种海内外报刊发表诗歌近1000首(章)、散文小说160余万字。作品150余件入选《2003中国散文诗精选》《2003中国最佳散文诗》《2004中国最佳诗歌》《2005中国年度诗歌》《2007中国诗歌年度报告》《当代散文精品》《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台湾文学年鉴》《读者》《作家文摘》等80余个选刊选本。散文《劝奶》被央视子午书简赏析,《想象力》入江苏人教版实验教材,《最美丽的本能》入人教版中考试卷。著有诗集《知更鸟》《岁月垛口》《悲悯的微光》,纪实集《江东纪事》,散文集《落木楼札记》,小说集《灵肉密码》。2006年获第五届四川省文学奖。其人其事入录《中国诗人大辞典》《四川文学志》《四川年鉴》等。2015年2月病逝。

    曹均龙(1964-)男,南充市嘉陵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充市高坪区“首届文化名人”。先后在《青年作家》《嘉陵江》《南充文学》《新南充》等杂志发表有多篇文章。2011年5月出版了《古律今弹》(格律诗词)《川西纪事》(纪实散文)《社区风云》(长篇小说)三部作品。

    张之(1967-)(本名张勇),男。南充人。现为自由撰稿人。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在《诗刊》《星星》《绿风》《诗歌月刊》《诗选刊》《红岩》《延河》《鸭绿江》《青海湖》《文学港》《福建文学》《广西文学》《安徽文学》《读者》《青年文摘》等海内外二百余种报刊发表。收入《中国诗歌精选》《中国新诗年鉴》等年度选本。出版诗集《旧时月光》。获《人民文学》《诗刊》等各类征文奖项。

    谢德平(1966-)男,南充市高坪区人。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作协会员。中学语文教研员,业余作家,已出版个人专集《竹叶船》《常怀感恩的心》《女人权码》等作品。

    黄辉(1559-1621)字平倩,昭素,号慎轩,又号“无知居士”“云水道人”。男,南充高坪区走马乡人。他自幼聪明机警,记忆力强,被视为神童。15岁中解元(举子第一名),31岁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为编修。迁右春坊右中允,为皇长子讲官,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卒于官位。黄辉的诗和书法都很有名,他的诗清新轻俊,自舒性灵,状景抒情,真切动人,与公安派的主将陶望周齐名。他的书法是“布局疏朗,行气脱落,韵致潇洒,墨法圆润。”与当时大书法家董其昌齐名。故人们称誉他是“诗书双绝”。甚至今有人诗赞黄辉说:“从今诗苑书坛史,记下东坡第二人。”遗著有《铁庵集》《平倩逸稿》《怡春堂集》《慎轩文集》等。

    刘怀叙(1879-1947)字善照,男,南充市高坪区东观镇边街人。14岁被迫离乡拜川戏班艺人杨松为师,学唱须生,擅演《空城计》《五丈原》等剧,誉驰川北,有“活孔明”之称。先后主持“东华”“晓字”“群乐”“新民”“风梧”五个科社,培养了吴晓雷、邱晓秋、邓晓丹、萧花华、陈仁美等一批川戏名伶。1932年,刘怀叙到川北“戏剧改良社”和“戏剧改良学校”,从事戏曲改良工作。1933年,正式应聘到重庆“又新大戏院”做编剧。刘怀叙早年曾创作并整理过一些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川剧《百花亭》《六月雪》《春香闹学》《扯谎过店》等,从剧作的题材、人物、思想看,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他毕生创作了近百余个剧本,尤以1930年代编写的时装戏最受欢迎。驻扎重庆的川西军阀刘树成,任“新又新大舞台”班主,力请刘怀叙加盟“新又新大舞台”;“新又新科社”开科,请刘怀叙任科社主任。这一时期,刘怀叙创作了大批反映现实生活的川剧时装戏,如《太太的枪》《茉莉姑娘》《哑妇与娇妻》《灵魂的安慰》《自我》《棺中美人》《自作贱》《庸医鉴》《一封断肠书》《可怜儿女》等,剧社也为这些剧目安排了强大的演出阵容,大批名角登台献艺,赢得观众赞誉。1937年开始,刘怀叙编写了大量抨击社会丑恶现实和宣传抗日的时装川戏《是谁害了她》《夜半的悲哀》《空门贤媳》《哀鸿》《巧姑》《农家女》《铁蹄下的女伶》《妹妹饶恕我吧》《热血青年》《卢沟桥头姊妹花》《姊妹爱国》《枪毙段汝耕》等60余个,在重庆以及川北掀起了一个编演时装戏的热潮。特别是刘怀叙编写的抗战新川剧的时装戏,川剧名家周海浜、陈全波、刘成基、吴晓雷、阳友鹤、陈书舫等先后都演过。郭沫若看了刘怀叙的作品和演出后,在题词中称他为“川剧著名作家刘怀叙先生”。赵丹、白杨、谢添、施超等著名演员观看刘怀叙的戏后,都赞不绝口,极为崇敬。1938年,日寇入侵,刘怀叙与其妻贺氏回归东观。因膝下无子晚景萧条,于1940年到东观寺出家,整理一生创作的时装川剧剧本,为出版做准备。抗战胜利,刘怀叙又受聘于成都新又新大舞台。未及三年,肝病复发,于1947年卒于重庆,终年六十八岁。

    林农(1918-2002)原名粟多泽,男,南充市高坪区老君镇人。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电影基金会名誉理事,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国内第三代电影导演的杰出代表,其生平,见刘澍编著“中国电影百年人物丛书”之一的《为电影而生——林农画传》。粟多泽16岁入读农林实验学校,1937年离开家乡到重庆并改名林农。不久辗转到武汉,先后考入第七战区及第一战区宣传队。抗战胜利后,随东北干部团第八中队奔赴解放区,被分配至东北文工一团,任创作兼演员工作,在《雷雨》和《白毛女》中相继饰演重要角色。其后,曾担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讲师,在该院的实验剧团执教表演。1938年9月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后考入鲁迅艺术学院,专攻戏剧,1940年毕业后,在鲁艺实验剧团留用,担任演员,并参加《钦差大臣》、《日出》及歌剧《白毛女》演出。1947年,任教于东北鲁艺,并参加实验剧团演出;1948年,任教于沈阳鲁艺,兼任剧团副导演、演员。同时还在解放区出版专论《演员手记》,这一专论,很快成为影响很大的表演教材。1949年,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担纲创作。先后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表演艺术和导演工作,并在影片《上饶集中营》《卫国保家》《丰收》中担任副导演并出演角色。1953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拍摄了《一场风波》(与谢晋合作)、《小姑贤》、《神秘的旅伴》(与朱文顺合作)、《边寨烽火》《党的女儿》《甲午风云》《兵临城下》《艳阳天》《金光大道》《闯王旗》《大渡河》等电影作品,其中《甲午风云》和《兵临城下》是代表着林农创作水平的颠峰之作。1980年与王亚彪联合导演的《大渡河》,是较早塑造革命领袖的影片。1983年,《甲午风云》获第十二届葡萄牙菲格腊·达·福日国际电影节评委奖。除作品导演外,林农还编写了《西安事变》《大渡河》和《奇异的婚配》等电影文学的剧本。作为演员出身的林农,相当注重培养演员。李默然、王晓棠、达奇、赫海泉、王秋颖、庞学勤、张连文、傅学诚等著名表演艺术家,都是通过林农的作品而首次登上电影银幕。仅在《金光大道》摄制组,就有张国民、王馥荔、宋晓英、马精武、许中全、朱德承、苗壮等初登舞台的新秀,为林农导演慧眼珠,最终成为了中国电影界影响巨大的栋梁之材。他为中国的电影事业发现新人、启用新人、培养新人、鼓励新人、推出新人做出了很大贡献。2002年7月21日,林农在北京逝世。

    刘畅(1946-)字惠鸿,号一痴、巴山耕夫、雨耕堂主,男,南充市高坪区万家乡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充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充市政协书画院书画师。刘畅家中四代从医,祖传手抄医书甚丰。其自幼耳濡目染,稍长随父读书,严受家训,日课百字,6岁时即已能够写得一手工工整整的书法。1960年,刘畅到南充县卫生院跟爷爷学医,每天用毛笔手抄《内经》《伤寒论》之类医学书籍,其后又得到著名书法家徐无闻指授,专攻小楷、行书。1985年省文博系统举办书法展,刘畅临写的小楷《曹娥碑》被选送参加了展览。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曾获全国首届电视书法大赛三等奖(1986年,参赛作品为小楷《醉翁亭记》)、第二届正书展优秀奖、四川省“群文星空灿烂”书法展一等奖、首届“谢无量”书法创作奖暨四川省第四届书法篆刻展三等奖。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书展、全国第四届、七届、八届书法篆刻展,并有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书法作品集》《当代书法艺术大成》等。1997年,刘畅创作的行草《板桥题画诗》小楷《岳阳楼记》被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收藏。同年,应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之邀,在首届天津书法艺术节上举办了个人书法展。

    何汉卿(1947-)字永翰,号嘉陵江人,男,南充市高坪区白塔街道办事处人。实力派书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南充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评审主任,客座教授。 何汉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学习书法绘画,先后问学于沈延毅、范敬宜、冯月庵、徐无闻、孙恩同诸名师。其书法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当代中国书法精英展、首届中外草书展、日本名笔会展等国内外高层次展览。1984年以来,先后在国际国内大型书法展览(比赛)中获大奖60余次,数百件诗书画印文作品在媒体发表。绘画作品工花鸟,尤长于水墨兰竹,其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当代中国花鸟画展、首届中国兰文化书画大展。并在第三届“中华民族”全国书画大赛、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全国书画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书法美术大展以及第二届梅兰竹菊全国美术大赛等项赛(展)事中,多次获得金奖、银奖。其书画作品被日本国日中文化协会、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和多家博物馆、图书馆收藏。作品和小传分别载入多种大型典集。新华社、青少年书法报等媒体曾作专题报道。著有《汉卿书法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选——何汉卿》专辑,获中国书画终生艺术成就奖,应邀作为中国书法美术代表团成员赴日本访问交流。

    韩声德(1937-2010)笔名春声,男,南充市高坪区龙门镇人。1981年至1983年任南充县文化馆馆长,1984年调南充县师范学校任音乐教师。四川音协会员,南充市音协理事,南充音乐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南充中等师范音乐联合教研组业务组长,高级讲师。曾7次获地县声乐比赛一、二、三等奖。导演、指挥、作曲演唱制作的幻灯片《铁心人还是贴心人》获西南三省调演二等奖。搜集整理了数百首民间歌(乐)曲,多被省卷和国家卷采用。1990年为出国大木偶剧《小铃铛漫游记》的角色配音,深受国内外观众赞誉。创作的几十首歌曲在各级获奖和发表,特别是1991年为电视专题片《果州风采录》谱写的主题歌《果州风采》和《橘乡醉》在川台多次播放。撰写的论文有《视唱练耳课堂教学初探》《试论中师开设儿童舞蹈基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辞条辑入《四川音乐家名录》。

    林肇泽(1940-)男,南充市高坪区都京街道办事处人。自学成材的农民炭精画家,撰有《炭精画和彩粉画速成技法》书稿。1957年,林肇泽休学在家务农。其后拉船抬石,干过灶匠,也做过木工,还当过5年机修工。1985年,他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潜心自学,刻苦专研,掌握了炭画这一传统民间艺术,1989年,林肇泽的作品《肖像》在中国美术家、书法家、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个体劳动者“光彩杯”书画摄影展上脱颖而出,并获省级三等奖,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其画作特写。2000年,四川民间艺术协会授予其“一级民间艺术家(炭精画)”。受到鼓舞后,他又在南充的街头摆起画摊,专门为别人绘制肖像。林肇泽的炭精画大胆借鉴伦勃朗的素描画艺术外,还探索出了炭精画的抛光技艺。他的作品经过抛光,可用水擦洗,墨汁等污渍轻轻一揩便能除掉。故而其炭精画工艺,被南充市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美展获奖,《阳光点缀下的晚霞》在法国世界和平国际书画大展中受到书画界同行广泛关注,被评为特别纪念奖,并被授予“世界和平文化使者”称号。

    何跃(1945-)男,南充市高坪区龙门镇人。1958年考入南充地区艺术学校学艺三年;1961年分配到南充县川剧团攻学武生。在剧团长期担任业务股长和导演工作,导排了不少大型古装戏和现代戏如《蝴蝶杯》《安安送米》《箱尸记》《审蛇案》《人定胜天》《送猪》《特别代号》《3211钻井队》《烽火桥头》等。1989年,为南充地区川剧团导排灯戏《闹隍会》,多次参加北京、上海展演;同年,为南充市四川大木偶剧院导排《小铃铛漫游记》,到新加坡文化交流。1986年剧团撤销后,先后任南充县文教局文化股任代股长、南充县文化馆任副馆长、南充县文化局副局长,1995年选为高坪区人民政府副区长,1998年任高坪区政协副主席,1997年后任中国民主同盟高坪副主委、主委。曾任南充地区、南充市政协委员、常委;中国戏剧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南充戏剧家协会理事。

    范果太(1947-)男,南充市高坪区人,祖籍安徽休林县。漫画家。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充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高坪区政协诗书画院副院长,区老年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范果太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精纹工并擅花鸟。耳濡目染,自幼打下良好的美术功底。范果太的漫画创作生涯,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其时,社会改革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存方式,范果太的平常心开始有了时代的躁动,他决意用讽刺与幽默来展示眼底的人生世态。1984年,创作《叶公好龙》漫画作品针砭时弊,很快在报纸刊出。从1984年到1994年的10年间,他创作的400余幅作品被全国近40家报刊采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两度获得《四川日报》漫画大赛奖,其组画3次被《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专栏刊载,并分别于1990年和1991年举办了个人漫画展。1996年,范果太应邀参加全国新闻漫画研讨会。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范果太漫画集》,共收入400多幅作品。范果太是国内唯一由非专业漫画工作者结集出书的两名业余漫画家之一。

    郑瑞林(1964-)笔名雨林,男,南充市高坪区人。四川省文联委员、四川省剧协理事、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员、川剧丑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四川省南充市创作办公室创作员,二级编剧。1978年就读于四川省川剧学校演员专业,毕业后分配至四川省川剧院。1994年开始创作,著有电视剧《英雄长剑》《血雨江湖》(四川音像出版社出版)。2012年转入戏剧编剧工作,先后创作了川剧《心有泪千行》《大佛、海通》《火焰山》《镜花缘》《武林外传》《尘埃落定》《风雨女人路》《杨闇公》《武则天》《马金感盗》《挂印知县》,京剧《起死》及民俗歌舞剧《乡场上》,木偶音乐剧《龙门传说》等大小剧目二十余部。作品曾先后获得第三届中国曹禺戏剧奖、提名奖,第四届中国戏剧节曹禺剧目奖,全国戏剧文学学会剧本奖,第五、第六、第七届巴蜀文艺奖,第十二届省“五个一”工程奖,全省优秀新剧目展演,优秀编剧奖,首届四川省文华编剧奖,国庆65周年新剧目展演最佳剧作奖,重庆市舞台艺术奖、优秀编剧奖,重庆市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李诚(1964-)笔名里程,南晓鸟,南充市高坪区人。曾任南充市高坪区文化馆馆长、党支部书记等职,现为南充市创作办公室国家二级编剧。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充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万卷楼》杂志副主编。主要戏剧作品有:话剧《南浮》《囚徒》,川剧《文建明》(与人合作)《母亲葛来凤》(与人合作)《接印县令》(与人合作),川北灯戏《狗不咬干部》,话剧小品《毛病》《角色》《野味》《花脸唱错一折戏》等50余个。作品曾获得中国戏剧奖,小品小戏奖,四川省小品小戏大赛一等奖等30余项次省级奖励。

    叶先志(1955-2023)男,南充市顺庆区人。南充市高坪区文化馆副馆长。高坪区首届文化名人。南充市政协委员,南充市高坪区人大代表;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南充市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武术家协会会员,高坪区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1974年参加工作,从事文化工作40余年,主要负责组织、策划、编导、表演、歌舞、曲艺等。近年共辅导节目100多台(次),参与表演节目多400多个。应邀参加了电影《元帅的童年》《爱亦无声》的拍摄,在电视连续剧《嘉陵江边这座城》中出演男一号角色。因酷似著名小品演员潘长江的长相和多年练就的演出才能,参加福建东南卫视台“开心100明星脸”比赛,夺得金像奖。参加中央电视台《高朋满座》特别节目演出,多次应邀到福建东南卫视、湖北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江西卫视等近20余家省市电视台及广播电台作特邀嘉宾或演出;参加中央文化部演出管理中心组织的全国部分省市文艺巡回演出及国内近50个演出团体、近60场大型文艺活动表演。曾获文化部“群文杯”铜奖、优秀演员奖;多次参加省文艺调演并获奖;省广播电台(文艺演播)一等奖;市文艺调演特别奖、二等奖、三等奖,获首届南充市笑星大赛金奖、北京电视台《欢乐总动员》冠军、湖北卫视《幸运千万家》金奖和特别奖、上海电视台《激情方向盘》金奖、四川卫视《综艺大世界》及《欢乐周末》金奖和一等奖。

    曹荣(1946-)男,南充市高坪区东观镇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南充最后的评书艺人。曹荣出生于殷实之家,祖父经营小买卖为业。后来,其父曹云华迷上评书,祖将他送到重庆学艺。学成后,曹云华开始在南充周边的广安、岳池、阆中等地说书。受家庭熏陶,曹荣10岁就已熟知《水浒传》《三国演义》当中的经典名段。1965年,他随父远走南部,开始了评书生涯。曹荣说书已近50年,多以历史事件、故事、小说为题材加工创作。其最大的特点是能把天下风云汇聚在一间小小茶室内。他的评书诙谐、细致、风趣,情节丰富。边说边比,有声有色,引人入胜。曹荣喜在书中插话,利用细节引申发挥,使听众犹如身临其境,大有一番“满堂风雷吼,全凭一张口”的气势。为了让听众满意,他根据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了《助人为乐》《计划生育》《巧媳妇》等与时代对接的新评书,吸引了不少观众。通过努力,以曹荣为传承人的南隆评书,和马王皮影与傩戏一道,在2011年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他还收下了带艺拜师的徒弟王雪明,使两代相传的世家评书后继有人。

    龙莺鑫,女,生于1972,中共党员群众文化研究馆员。南充市高坪区美术馆馆长区非遗办主任。南充市高坪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充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南充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南充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高坪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有书法小楷四堂屏《桃花源记》等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并被作为珍品收藏;有书画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10余项次、入省级以上展30余件次、地市级展赛40余件次;在报刊公开发表书画作品20余件、书法研究论文10余篇,10余件书画作品入编正式出版的书画专集组织开展市级以上重大群众文化活动10余次;个人工作获省级奖5次、市级奖20次。

    刘运刚(1958-)男,南充市高坪区人。国家三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会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创作,先后在县(区)、市、省、国家级文艺刊物发表散文、小说、喜剧作品40余件。其中小说代表作有《驼背小偷和他的情人们》《骚鸡》《人生差异》等,并有十余件戏剧作品上演逾百场次。曾被南充市高坪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文化工作者称号,获南充地委、行署首届优秀文学奖,获南充市文化局剧本创作一、二、三等奖多次,获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戏剧与电影》征文三等奖等省级奖励多次。2010年至今,被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戏剧家协会连续五年评为戏剧创作先进个人。

    冯之俊(1948- )男,南充市高坪区人。南充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南充市曲艺家协会会员。1965年参军任连队文书,1970年在国营八二一厂从事核反应堆相关工作。退休回乡后,任高坪航空港艺术团负责人。业余创作不同形式和风格的文艺作品30余个,其中部分作品如《跛大爷救命》《南充救援在行动》等曾在《四川文苑》《四川群文》《四川曲艺》等刊发表。其创作的四川清音《孝顺儿媳》成为常演不衰的作品;四川车灯《红红火火“三下乡”》成为优秀主打节目;歌曲《花香果甜农家乐》获2006年中国第三届群文创作歌曲一等奖;歌曲《我爱家乡,我爱果州》获2014年南充市首届十佳原唱歌曲优秀奖;刘景玉作词、冯之俊作曲的宫廷式古典音乐歌曲《蝶双飞》《秋风也爱花月夜》受到专家好评;创作歌曲《我的家乡南充美》《公仆情》《百姓爱清官》杯广为传唱。

    李良鹄(1896-1981)男,南充市高坪区螺溪乡人。松溪派内家拳第十二代传人。李良鹄为陈伯庸宗师弟子,早年拜本地南少林武师韩寿田、韩子云为师,苦心习练少林武功,并兼练道士五布雷的峨眉功夫,武艺非凡。闻松溪派内家威名,前来较技被陈伯庸先生连连跌出,乃叹松溪派武功神妙,复又拜师于陈氏门下,修松溪武医,终得武学之大成。1931年,他在重庆武术搏击擂台上无一败绩一举夺冠,获金章与匾牌一幅:“鸿鹄在汾水,弹指已之春。慷慨多豪侠,技艺贯群英。”此次比赛名手云集,有南方大侠蓝伯熙及朱氏三雄、张腾蛟等,能脱颖而出,可见李良鹄武功修为已高深莫测。李良鹄自重庆一战,一时之间名噪山城。数十年后,李良鹄逝世,他的弟子王维慎撰文:“隐中数百年,武当名拳,盛世复出”;中国武术协会传统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武术10大名师之一的夏柏华也高度赞誉,将其称为国内武术界享有盛誉的一代高手。1937抗战爆发,李良鹄放弃在家乡取得的武术地位,前往重庆谋求发展。当时的重庆,军阀杨森正盘踞山城。在此期间,他与重庆警备司令部司令结为了好友。通过引荐,李良鹄得以结认众多抗日志士,并于1943年受邀前往部队表演。担任教官后,他深知习武对战场杀敌的重要意义。在此期间,一营士向其下跪,声言要保家卫国、赶走日寇。李良鹄深为感动,与中央国术馆馆长及众多武术界名宿为友,赢得支持,开始以松溪内家武术育人,让即将奔赴前线的官兵,习学武术,以备在战场杀敌扬威。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任重庆警备司令部武术教官的李良鹄,因家中有事回到南充,听说蒋宝栓武艺超群,不觉技痒,切磋之时,以“鹞子穿林”一招制胜被冠之为“无人能敌”的小佛乡武师。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军阀杨森在家乡广安举办武术擂台赛,李良鹄前往参赛,用松溪内家拳术将应赛者一一打下,从而称霸了擂台。同年,李良鹄还参加了国民政府于重庆秀山举办的全国武术名家侠客赛,为前方抗日英雄募款。此次大赛,他夺得冠军。新中国成立前,李良鹄返回故乡,在二龙乡购买了田地为生。土地改革中,被划为地主。后来的岁月中,他多次受到群众批斗。虽如此,在国内武术界,其地位却依旧被乡人看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南充军分区听说他的情况后,悄悄派人到二龙,向乡政府提出请其出山;驻南充部队的特务连,也派人前往邀请李良鹄教习武术。邀请在秘密中进行而无人知晓,故外界都不知情。1981年夏,85岁的李良鹄,在螺溪乡家中逝世。

    范文华(1899-1965)男,安徽省休林县人。青年时到上海中华机料公司学习纹织技术,后转杭州大新厂供职。1924年与彭绍泉受张澜之请,分别担任南充县中织绸厂纹工、武功教习。其设计生产的嘉陵葛、华丝葛等产品,质地精良,色泽优美,实现了南充纹织工艺的换代。1931年受聘于五福绸厂和惠通绸厂。在五福绸厂期间,创新了毛巾和罗纹织法,并与彭绍泉一道,共同研制成功木板提花机,只用直针,不用横针,木板粘花,不用纸板,为当时国内独创。织绸厂家罗彦儒、汪临川、黄紫金、尹尊五、李复先等竞相效法,同行称它的广泛使用是促进南充织绸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952年,范文华在南充市文明巷首先组织起绞织小组,专门设计、生产花本,为各织绸机房提供技术服务。1955年参加失业工人组成的装造组,为筹建中的南充绸厂装造花机,后留厂工作。在厂期间,工作兢兢业业,所带10位徒弟,大多成为技术骨干。他对于提高纹织技艺、产品开发和增加花色品种都有卓越的贡献。1965年病逝。

    陈玉堂(?-1984)男,南充市高坪区胜观镇人。其祖孙三代唱“傩、坛、灯、皮影、木偶”戏。陈玉堂自幼跟班学艺,对传统的“傩、坛、灯”戏比较熟悉。常演剧目有《打锅闹堂》《醉芦花》《断机教子》《丑洞房》《阴审阳判》《请长年》《五里堆》等。1962年、1983年和1984年,南充地区文化局多次邀请陈玉堂研讨、挖掘、抢救他祖传的川北“灯戏”剧目和表演艺术。

    何影陶(1922-2012)号龙门山人,男,南充市高坪区御史乡人。南充师范校美术教师、高级讲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充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南充市政协书画院画师,成都蓉台书画艺术社社员,入编《中国书画名人大辞典》。何影陶六岁入私塾诵读四书五经,学习传统文化,早年即爱好绘画艺术。1939 年入省立南充中学时,曾得张晴风、李君伟、尚莫宗等名师指点。抗战期间,国内名画家丰子恺、张聿光、潘结兹、高冠华等来川献艺,令他受益匪浅。1946年就读西南美专,师承国画大师张振铎,专攻花鸟,并得同窗李文信等名家帮助,画艺猛进。1977年,何影陶从长乐中学调往南充县师范学校执教。从事美术教育工作40年,长期研习绘画理论,致力国画创作。他的画作多在全国及省市报刊发表,多次参加省市各级画展并获奖。其画稿被成都广播电视局及雄风堂收藏,另有多件作品载于各大型画册。出版有《何影陶花鸟画集》《尚志翰墨》等。

    李俊才(1929-)男,南充市高坪区人。南充县政协常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3年进南充县川剧团,拜陈全波为师。擅长衫子丑和巾巾丑,如《做文章》《花子骂相》《皮金滚灯》《收烂龙》《黄沙渡》《出天行》《愉布》《九流相公》《杨广逼宫》等,都是他常演的拿手戏。他在川北的丑角行中很有代表性,一是对继承老师的技艺一丝不苟,二是勤学苦练善于改革,三是帮助同行从不保守,四是演出时认真负责。他不光戏路广,对舞台上的布景、绘画及服装头冠、靴子、道具的制作也都在行,在梨园行中是最全面的一位艺术大师。

    苏桂珍(1940-)女,南充市高坪区人。1952年考入南充县川剧团,因嗓声清丽、甜润,攻学传统戏曲中的闺门旦,业师王静生。1959年由中共党组织吸收为党员,同年参加中国川剧团赴东欧四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演出。1960年3月至1966年7月,在县川剧团任业务指导员。1979年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1980年被推选为县政协委员。其主演的剧目有《拷红》《三击掌》《三祭江》《貂蝉》《女驸马》《孟丽君》《卖水记》《柳荫记》等。

    王道政(1939-)男,顺庆人。南充县白塔中学教师,曾任高坪区美协理事长。南充市美协会员,高坪区教委中学美术科兼职教研员。1963年,其国画《葡萄》入选省美协主办的四川省美术作品展览;1985年,国画作品《祝寿图》入选省教厅主办的《四川省中小学·中师师生美术书法作品展》;《秋菊秀色》在2003年南充市西部风情画展上获得优秀奖;1982年,国画作品《绿秀竟荣》入选全省职工业余美术作品展览。从1961年起至1988年,王道政作品在南充地区各种展览中多次获奖。

韩沥滨(1927-2003)艺名韩文光,男,西充县人。自幼学艺,拜师于川剧鼻祖张德成,主攻生角行当,是业中五匹齐(扮相、身材、嗓声、唱腔、身段)演员。他对生角行中的官衣、蟒、大靠、衫子的表演以及角色的分寸都把握得非常好,熟练掌握了扇子功、把子功等不少表演技巧。其常演剧目有《失空斩》《十五贯》《海瑞》《调寇审潘》《古城会》《下河东》《受禅台》《苏武牧羊》等。

    陈能元(1922-2003)男,射洪县人。1957年至1959年任南充县川剧团团长。擅表演,戏路广,系剧团当家文生。常演剧目有《柳荫记》《玉簪记》《幽闺记》《彩楼记》《琵琶记》《痴儿配》等。他对剧团恢复传统剧目做了不少贡献,导排改革了一批优秀剧目。

    施良培(1923-),男,西充县人。1957年至1966年,任南充县川剧团副团长。他继承父辈技艺,1960年以前在南充县川剧团任首席琴师,后转行任剧团首席鼓司(指挥),擅长打高腔戏。几十年来培养了不少学生,如党庭训、李再全、李大应、焦远成、杨少俊等,在川北一带很有名气。

    韩世炎(1925-2004)男,南充县人。书法家。1946年毕业于张澜创办南充建华中学。1947—1949年,在南充县老君小学任教。解放后曾在金台、芦溪等地教书。1952年调南充县文教科任教研员,1954年调南充县东观中心小学任教导主任,在当地教育界享有名望。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平反。韩世炎文化功底深厚,特别在书法方面很有特色,其书法在东观一带有一定影响。他为凌云山真武宫题有“道气长存”匾额。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东观成立书法协会时被推选为副会长。

    王静生 男,南充县人,年轻时曾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在龙泉玉阙宫创办《金龙科社》,以川剧科班为掩护,在金宝、龙泉、南充一带开展地下工作。后脱党。解放后进入南充县川剧团担任唱腔老师。他对川剧高、昆、胡、弹、戏曲牌颇有研究,教了不少成才的学生,如苏桂珍、赖陵陶、杨素一等。并为剧团创作了不少传统剧、历史剧和现代戏,如《安安送米》《蝴蝶杯》《李三娘》《赵荃英》等。特别是反映南充西区革命女英雄赵全英事迹的现代川剧《赵荃英》,受到国家文化局的表彰。

    陈伯乐(1903-1996) 男,南充县东观乡人,书法家。陈伯乐毕业于四川军阀杨森所办惠南中学,行伍出身,曾任杨森部副官。抗战时随军参加南京保卫战,后返南充,相继在银行和邮政部门任职。解放初在顺庆府文庙内公立小学执教。1950—1952年,先后在南充县走马小学、蓬安县罗家小学担任校长。退休后定居东观。

陈伯乐书法艺术颇有功底,且热心公益。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群众请他写对联,有求必应,不取报酬。二十世纪就是年代初,南充县东观镇成立书法协会,陈伯乐被推选为常务理事,对东观特色文化之乡建设做出了贡献。

    蒲燮炤(1951-)笔名烟云,男,南充县大通乡人。二级美术师。曾任南充县电影公司美工、南充县文化馆馆长、南充地区计划生育指导所美工。其油画《未来》获四川省首届人口与计划生育美术摄影作品展览一等奖;水粉画《不平静的夜》获四川省首届电影宣传画创作展览三等奖、四川省首届优秀文艺作品奖;《野麦岭》入选四川省电影宣传画创作展;国画《现代山水》入选在日本举办的中国书画展,被日本日中文化协会收藏;《嘉陵江边小景》和《自然奇观》入选2002年在日本举办的中国书画展。

    黄世林(1941-)男,重庆人。1955年考入南充县川剧团攻学花脸,拜师西充县川剧团肖同育,参师重庆川剧院金震雷,又得邓九雷、徐又如等名师指教。常演剧目有《杀桥》《杀奢》《打銮》《双青天》《洪江渡》《铡美案》《五台会兄》《霸王逼姬》等花脸戏。1969—1971年任南充县川剧团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6月至1979年任南充县川剧团副队长,1986年调南充地区川剧团担任净角演员,1988年担任南充地区川剧团业务副团长。

    李秀贵(1940-)男,顺庆人。196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图画专修科,同年在南充县李渡中学任教。1964年后,先后在南充县文化馆、县工人文化宫任美术干部。1990年后,在南充市顺庆区政协工作,并担任政协副秘书长、文教工委副主任、政协书画院秘书长等职。被聘为市政协书画院画师、顺庆区政协书画院秘书长。1982年创作的《林谚图》,获全国美展二等奖;《冬巢》参加1995年在省美术馆展出,由省文化厅、省美协和徐悲鸿研究会主办的纪念徐悲鸿诞辰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杨素一(1940-)女,蓬溪县人。1955年考入南充县川剧团,专攻武旦。1957年派往南充地区演员训练班培训。常演节目有《穆桂英》《打焦赞》《武松打店》《三打陶三春》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担任剧团的武戏导排工作。

    王道政(1939-)男,顺庆人。南充县白塔中学教师,曾任高坪区美协理事长。南充市美协会员,高坪区教委中学美术科兼职教研员。1963年,其国画《葡萄》入选省美协主办的四川省美术作品展览;1985年,国画作品《祝寿图》入选省教厅主办的《四川省中小学·中师师生美术书法作品展》;《秋菊秀色》在2003年南充市西部风情画展上获得优秀奖;1982年,国画作品《绿秀竟荣》入选全省职工业余美术作品展览。1961—1988年,王道政作品在南充地区各种展览中多次获奖。

    罗仙友(1937-)女,成都人。 1952年进入南充县川剧团,攻学彩旦(摇旦)。1956年拜四川省川剧院周企和、静环为师,学习《观灯失子》和《迎贤店》。在剧团常演剧目有《拾玉镯》《数鱼》《微河桥》《铁龙山》《一包红糖》等。1986年调南充县文教局文化股工作,1988年调县文化馆担任群文干部。

    赖陵陶(1936-)女,成都人。1952年由南充县川剧团指导员范振中介绍,到南充县剧团攻学花旦,师承王静生。1959年10月至1964年,任剧团业务副团长。1980年当选为南充县人大常委。1979年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常演剧目有《戏仪》《庆云宫》《双阳公主》《谭纪儿》《花田错》《杀惜》等。1986年南充县剧团撤销,被分配到南充县县文教局文化股工作,后又调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1989年退休。

    袁昭云男,重庆人。1955年搭班进入南充县川剧团,擅武丑。他在川剧界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武丑演员,基本功扎实,武功身轻,身段巧,把子套路多。常演拿手戏有《时迁偷鸡》《盗官袍》《盗甲》《盗银壶》《三叉口》《拦马》等。

    唐承忠(1951-)笔名唐成中,男,南充市高坪区喻家乡人。农民作家。1983年开始业余文艺创作,有作品在全国报刊发表。诗歌有《我不是燕子》《新媳妇选麦》《祖国迈开轻快的脚步》《麦》《我是一颗螺丝钉》《哨兵脚下有条小溪》等;戏曲剧本有《栽秧季节》《争木匠》《放水》《买棺材》等。2012年以来有歌词《在小平故里》(银奖)、《南充为你放声高歌》(银奖)、《家》(铜奖)在全国群众音乐作品展评中获奖。其创作电影文学剧本《风雨凌云山》和《金城在呼唤,再现了川北农村建国前后的典型故事,记载了非常时期的历史,让后人了解到共和国的第一代和二代人的感人故事。

    任乐平(1965-)男,南充市嘉陵区人,南充市高坪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省书协会员,原南充市书协常务理事,高坪区政协诗书画院副院长。其书法作品多次在省书协参展并获奖。

    杜建中(1955-)男,南充市高坪区人,原高坪区政法委副书记,四川省书协会员,南充市书协副主 席、高坪区书协主席、高坪区政协诗书画院副院长。其书法作品多次被省、市书协展出。

    徐进(1968-)男,汉族,南充市高坪区人,四川省书协会员,南充市、高坪区书协会员,高坪区政协诗书画院书法师。

    许红平(1972-)男,南充市高坪区人,南充市高坪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中专美术高级讲师,擅长中国山水画、油画创作,其国画作品《春韵》获新课标才艺展川渝赛区金奖,国画《山里人家》获全国第五届师生美术作品大赛银奖。

    黄仕超(1953-)男,汉族,南充市高坪区人,职业画家,四川省、南充市美协会员,南充市政协书画院、高坪区政协诗书画院特聘书画家。

    陈通贵(1950-)男,南充市高坪区龙门镇人。民间艺人。陈通贵仅高中文化,从艺多门。1978年,他在南充讲评书时,巧遇从事民间花鸟字画创作的河南艺人,当天晚上便拜在这位王姓师傅门下。茶余饭后,河南师傅毫无保留地将其祖传的鸟画技艺,传给了精明能干的新收弟子。从此,陈通贵便浪迹于成都、重庆、河南开封及云贵等地,打金钱板、花鼓,讲评书并兼卖字画。他多才多艺,深获群众称道,所表演的金钱板《耍娃》《武松传》,花鼓《月月欢》,评书《红岩》《江姐上船》,以及狂草《沁园春·雪》和现场绘制的鸟画,均是民间艺术当中的佳品。

 
 
| 收藏本页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茶馆演出——民间艺人张福礼
  下一篇:
 
相关阅读:
高坪区文化名人汇编 (阅读8075次) [2020/1/28]
茶馆演出——民间艺人张福礼 (阅读6763次) [2015/7/15]
荷叶——民间艺人王运禄 (阅读6952次) [2015/7/11]
何承亨 (阅读6712次) [2015/5/25]
著名书法家刘畅简介 (阅读7564次) [2015/5/25]
 
 
建议使用IE6以上版本浏览器,在1024*768屏幕分辨率下浏览本网站
版权所有 高坪区文化馆 (C)2008-2013 www.gpwh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17-6015603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永丰路二段   邮编:637100   本站访问量:2160446